袋泡茶終于等來了流行的機會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袋泡茶終于等來了流行的機會

袋泡茶,即是將一定量的茶葉包裝在特制的過濾袋里,每袋用于沖泡一杯茶湯的飲茶方式。飲用時,連同紙袋一起放在茶杯中沖泡,飲畢即將紙袋取出拋棄,既方便又衛(wèi)生,這種方式特別適用于習(xí)慣飲用紅碎茶的地區(qū)。隨著人們對于快捷生活方式的追求加劇,目前袋泡茶不僅僅適用于紅茶,很多茶都采用了袋泡茶的包裝方式。

一.茶包的出現(xiàn)

 

關(guān)于袋泡茶的誕生,至今尚未見正式的文字記載,但目前有一種說法流傳地比較廣泛:1908年,美國紐約的進口商蘇里萬為了擴大銷售,用一種小絲袋裝茶葉作為樣品寄給買主。有一位買主收到樣品后偶然疏忽,連絲袋一道放入杯子浸泡,結(jié)果出人意料的好喝。而后許多客戶認為茶葉裝在小絲袋里泡飲很方便,訂貨商紛至杳來。然而交貨后,客戶又大失所望,因為茶葉依然是散裝的,并沒有他們想要的那種方便的小絲袋,無不抱怨蘇里萬違約。蘇萬里從這件事得到啟示,不久就改用薄紗布替代絲綢制成的小袋,加工成一種新穎別致的小袋裝茶葉,很受到經(jīng)銷人和消費者歡迎,世界上首批袋泡茶就這樣問世了。

在國內(nèi),上海茶葉進出口公司于1964年開始生產(chǎn)袋泡茶,并于后來建立了袋泡茶和小包裝茶專門加工廠—第三茶廠;之后,廣東等地茶葉進出口公司和不少茶葉生產(chǎn)廠家相繼建立了各自的袋泡茶生產(chǎn)基地。1992-1993年,立頓紅茶自南而北風(fēng)行全國,由此掀起中國的袋泡茶熱潮,年輕人都以喝立頓為時髦,一時大小店家、賓館飯店都是“立頓紅茶”。一時間國內(nèi)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了許多袋泡茶廠家,袋泡茶包裝機、茶葉濾紙十分走俏。但后來,國內(nèi)出現(xiàn)了袋泡茶內(nèi)放置低劣廉價茶品的現(xiàn)象,袋泡茶又逐漸被市場所淘汰。近幾年,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在追求便捷的生活方式,袋泡茶又重新回到人們的實現(xiàn)里。京東投資的因味茶、小米旗下的平仄等一些針對年輕人的茶葉品牌大都采用了袋泡茶形式。

 

二.袋泡茶就代表著低廉的茶?

起初裝入絲綢小袋子里的就是正常的紅茶樣品。但現(xiàn)如今的袋泡茶,花色品種琳瑯滿目:綠茶、白茶、花茶、養(yǎng)生茶……可謂是應(yīng)有盡有。而絕大部分的袋泡茶,分裝的還都是紅碎茶。很多人誤以為,紅碎茶就是紅茶渣,也就是紅茶精制之后的邊角料。其實不然,很多紅碎茶是故意為之,是為了能將茶葉入到茶包里面故意將其切碎的。v

紅碎茶到底是怎么變碎的呢?正常的紅茶工藝,分為萎凋、揉捻、發(fā)酵和干燥四個步驟。制作紅碎茶時,其他環(huán)節(jié)都不變,只是將“揉捻”變?yōu)榱恕?/span>揉切”。通過“揉切”處理,既要將萎凋后的鮮葉切碎切細,又要使顆粒緊卷重實。采用快速強烈的揉切技術(shù),以獲得內(nèi)質(zhì)的“濃、強、鮮、爽”。

而在一些袋泡茶的加工過程中,很多條形茶都是需要切碎的,一方面是條形茶的體積較大會占據(jù)較大的空間,而將其切碎空間則占據(jù)的更小;另一方在加工袋泡茶時,茶葉的下料口是很小的,如果不將其切碎會造成堵塞或者每個茶包袋的質(zhì)量不均勻,從而影響到品飲。因此,在將茶葉裝入茶包之前,條索比較大的茶葉會故意將其切碎,從而保證每個茶包的質(zhì)量和物料配比均衡。

 

 

三.常見的茶包類型


絲綢茶包


絲綢茶包是最初的茶包,絲綢茶包因便捷和美觀成名,但價格高昂,很多人抱怨網(wǎng)眼太密,茶味不易溶出,這些缺點讓絲綢茶包很快就退出了茶包舞臺。

濾紙茶包


因為飲茶者抱怨綢質(zhì)袋子網(wǎng)眼太密,茶葉風(fēng)味不能充分、快速地滲透到開水中。于是,沙利文用絲綿織成的薄紗紙取代絲綢,濾紙茶包就這樣誕生了。在茶包與茶包線之間的粘結(jié),濾紙茶包一般采用訂書釘固定茶包線。但濾紙茶包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看不到茶包里面的茶究竟是什么樣的,這對于習(xí)慣了看茶葉外形的中國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弊端。但濾紙茶包仍是眾多品牌的首選,立頓、川寧、迪爾瑪?shù)绕放频拇莶柽x用的仍然是濾紙茶包。

無紡布茶包


無紡布又稱不織布,是由定向的或隨機的纖維而構(gòu)成。因具有布的外觀和某些性能而稱其為布。無紡布具有防潮、透氣、柔韌、質(zhì)輕、無毒無刺激性、價格低廉、可循環(huán)再用等特點。無紡布茶包相較于濾紙包而言,增加了茶包的視覺感。

尼龍茶包

尼龍茶包憑借工業(yè)感和設(shè)計感著稱;無色透明的高韌度網(wǎng)布,可以讓茶葉在熱水中最快綻放,美而通透,在茶包與茶包線之間的粘結(jié)尼龍茶包采用熱粘合,若一定要挑它的不足之處,那就是它不易降解,在環(huán)保性上難以讓人滿意。

玉米纖維茶包


是目前被公認最高端的茶包,集環(huán)保、美觀、通透于一身。玉米纖維制成質(zhì)感針織布,可以承載茶葉在水中自由綻放的重量。這是一種原料可再生、易種植,廢棄物在自然界中可100%完全降解的植物源生物基合成纖維,在茶包線的粘合處玉米纖維茶包采用超聲波技術(shù)粘合,玉米纖維茶包也是國內(nèi)眾多袋泡茶品牌的首選。

四.目前市場流行的袋泡茶品類


說到袋泡茶,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立頓,的確無論是酒店還是商超都能見到立頓的身影。而國內(nèi)袋泡茶的再次興起,其實與人們的消費形態(tài)、消費場景改變是密不可分的,快速的生活節(jié)奏使得很多都市群體沒有時間泡茶喝茶,而袋泡茶做為一種簡單快捷的喝茶方式可以讓喝茶人節(jié)約更多的時間成本。

那么,在目前市場上袋泡茶有哪些受歡迎的品類呢?這就得從袋泡茶的應(yīng)用場景說起,袋泡茶一般是年輕群體或者辦公室群體購買居多,而這些消費群體會選擇的購買方式便是淘寶、京東等電商渠道。除此之外,因為沖泡方便,袋泡茶也常見于酒店中。

 

對于酒店用茶來說,絕大數(shù)酒店采用的便是立頓綠茶或者立頓黃牌精選紅茶,例如如家旗下的酒店就是以立頓為主。也有部分酒店會和一些茶企合作定制自己特有的袋泡茶,例如希岸酒店、國賓酒店、半山酒店等則是和八百秀才茶業(yè)合作定制帶有其酒店特色的袋泡茶品,選用的茶類也不是單一的原葉袋泡茶,而是以拼配紅茶為主如:桂花紅茶、玫瑰紅茶。

全季酒店則是每個房間都配有泡茶工具以及袋泡茶品,網(wǎng)紅酒店亞朵酒店則是以茶為主題,所搭配的袋泡茶是自己品牌的袋泡茶系列,采用的茶也是怒江亞朵村的高山紅茶與高山綠茶

值的一提的是,有部分酒店用茶是根據(jù)地域來的,有朋友就說到在英德住酒店時,酒店里的茶是英德紅茶;而在云南住酒店時,大多數(shù)則是普洱沱茶;安徽的朋友則表示在安徽部分酒店用的是太平猴魁。

 

而在電商平臺,如淘寶上面袋泡又可以分為三個消費派系:養(yǎng)生袋泡茶、花草拼配袋泡茶、立頓川寧紅綠茶。養(yǎng)生系列大都采用藥食同源進行拼配,最常見的便是主打祛濕功能的紅豆薏米茶、減肥功能的冬瓜荷葉茶、補氣血的桂圓紅棗茶等。在花草拼配袋泡茶里,最受歡迎的茶品不外乎這三款:蜜桃烏龍、玫瑰紅茶、桂花烏龍。2017年,日本的一款白桃烏龍在市場上引起了很多的好評反饋,到了2018年時,便隨處可見蜜桃烏龍茶,蜜桃烏龍也成為了國內(nèi)很多袋泡茶品牌的爆款茶品。

在京東上面也是以淘寶的三個派系為主,但相對于淘寶而言,立頓、川寧、迪爾瑪等國外牌品更受歡迎。

 

 

五.自制袋泡茶指南

 

袋泡茶多用于拼配茶及養(yǎng)生茶中,將多種物料集中放于一個小袋里面沖泡,不會出現(xiàn)因為物料的密度不同部分浮在水面上泡不開。采用茶包還可以避免用杯泡茶,喝茶時茶葉往口腔里跑的尷尬現(xiàn)象。對于辦公室群體來說,袋泡茶無疑是最簡單的喝茶方式了。

 

那么怎樣自制袋泡茶呢?最重要的就是購買茶包,可以某寶直接購買,關(guān)鍵詞“茶包袋”、“一次性”,會出來大量茶包袋,可以看到有抽線茶包和反折茶包可選,建議購買抽線式方便易操作。

玫瑰紅茶袋泡茶


玫瑰紅茶是一款深受眾多女性喜愛的拼配花草茶,玫瑰花香馥郁、紅茶滋味甜醇,兩者的搭配使得茶中兼具花香別有一番風(fēng)味。

 

在玫瑰紅茶袋泡的自制中,建議選用滇紅茶或者無煙熏味的小種紅茶,玫瑰花建議選用法蘭西玫瑰又稱粉玫瑰。用量建議:紅茶1g、玫瑰花2g。稱取好克數(shù)直接放入茶包中沖泡即可。

桂圓紅棗袋泡茶


桂圓紅棗是最為常見的一款養(yǎng)生茶品,桂圓紅棗茶一般建議選用紅棗粒和去核桂圓干為主在搭配枸杞,根據(jù)個人口感可選擇加入玫瑰花、姜絲/姜粒。

建議配比:紅棗粒3g、桂圓干4g、枸杞1g。如想加入玫瑰花和生姜粒建議克數(shù)均為1g。

陳皮普洱袋泡茶


如果要用熟普作為基底茶做一款袋泡拼配茶,那么與普洱茶拼配的首選必然是陳皮了,陳皮的果香味和柑橘類物質(zhì)的刺激感剛好可以和熟普的陳香中和,達到滋味豐富的效果??此坪唵蔚囊豢畈杵罚溥x料卻很講究,熟普新茶往往會有辛味或者堆味。因此,一般建議選用3至5年的熟普,這時候熟普的辛味散去,滋味也慢慢變得醇厚。陳皮也選用3至5年的皮,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三年以內(nèi)的新皮只能稱為橘皮而非陳皮。

建議用量:熟普2g,陳皮0.3g,根據(jù)個人喜好可以加入胎菊,建議0.4g。

以上配比均為參考,可以根據(jù)個人喜好適當調(diào)整,宅在家中無聊的小伙伴們不妨動手制作屬于自己的袋泡茶吧,喝一杯自己拼配的茶緩解下心情也是極好的。



來源:茶業(yè)復(fù)興

文:李姝琳
編輯:包琪凡